百達翡麗(Patek Philippe)推出首款以純粹形式演繹大自鳴功能的報時腕表,再次展現(xiàn)其駕馭時間之韻的非凡能力。

為滿足諸多鑒賞家、收藏家和品牌擁躉一直以來的期盼,百達翡麗在常規(guī)系列中推出這款備受期待的大自鳴報時腕表,可在整點和刻鐘自動鳴報。這款罕見的超級復雜功能腕表還配備了小自鳴(不會鳴報刻鐘)、三問報時(按需報時),以及獨家專利的瞬跳小秒針。Ref.6301P大自鳴腕表搭載由703個部件組成的全新機芯,搭配鉑金表殼以及大明火琺瑯黑色表盤;必將成為百達翡麗三問報時腕表系列獨一無二的最新典范。
聲音報時功能源自最早的機械時計。在14世紀,矗立在歐洲各大城市的鐘樓并沒有鐘面或指針。因此,它們依靠自動敲鐘的聲音來報時。15世紀出現(xiàn)的最早一批便攜式發(fā)條盒時計,經常含有自動報時裝置。16世紀出現(xiàn)的懷表同樣如此。到了17世紀末,第一批可以按需報時的機械鐘表出現(xiàn)了,最初只能鳴報刻鐘(二問報時),隨后在18世紀初出現(xiàn)了三問報時。在18世紀的日內瓦,根據(jù)制表師行會的規(guī)定,所有希望成為制表師的工匠必須證明自己能夠制作二問報時表。這表明在當時掌握鳴音報時技能是精通高級鐘表技術的重要證明。
植根于日內瓦制表傳統(tǒng)的百達翡麗從一開始就專注于生產報時表。1839年9月,也就是公司成立四個月后,百達翡麗就在生產日志中首次記錄到此類時計,一款具有報時功能的懷表。1850年,同一日志中記載了多枚具有大自鳴功能的懷表。1851年倫敦“大博覽會”(第一屆世界博覽會)的展覽目錄中提到“問表”和“帶自動報時裝置的鐘表”是百達翡麗的特色產品。在此之后,百達翡麗在1860年推出一款具有三問報時功能的懷表。這種傳統(tǒng)在19世紀得到了延續(xù),制表工坊陸續(xù)推出了一系列的二問報時表、五分鐘報時表以及三問報時表。
到了20世紀初,百達翡麗在報時表領域,已經成為制表行業(yè)毫無爭議的領跑者,尤其是大自鳴這一最受期待和喜愛的報時功能。1910年,墨西哥貴族雷蓋拉公爵購買了著名的“Duc de Regla”懷表。今天,這款懷表收藏在百達翡麗博物館供人欣賞。它整合了大小自鳴功能以及三問報時裝置,后者采用西敏寺鐘聲報時,以五根音簧幾乎真實再現(xiàn)了大本鐘鐘樓的美妙弦音。1910年至1927年間,百達翡麗為美國汽車制造商詹姆斯·沃德·帕卡德(James Ward Packard)制作了13款復雜功能時計,其中就有一枚集成了三問報時裝置和天文顯示功能的百達翡麗懷表(1927年交付),以及多款大自鳴時計,包括一款采用四音簧的西敏寺鐘聲報時表(1920年)。1933年,著名的“格雷夫斯”懷表交付到紐約銀行家兼收藏家小亨利·格雷夫斯(Henry Graves Junior)手中,直至1989年,這款懷表一直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的便攜式懷表之一。該表擁有24項復雜功能,包括5種音簧聲學報時功能:大自鳴、小自鳴、西敏寺鐘聲、三問報時,以及鬧鐘。與此同時,百達翡麗致力于推動報時裝置的微縮化,用于裝配到腕表中,并于1916年推出第一款報時腕表:五分鐘報時表,這款腕表采用鉑金表殼和表鏈,專為女性打造。